文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吴丽华
最近有种说法撒播很广,我国不缺粮食,缺种子,种子被“卡脖子”了。
真是这样吗?
先来看一组数字。
▲2019年3月17日,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欢欣农贸商场摩肩接踵,堪比年货大集,蔬菜种子农机具成为畅销产品。图/视觉我国
中心农办主任、农业村庄部部长唐仁健最近承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有个定调:
“全体上看,外资企业占我国种子商场3%左右的份额,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的0.1%,我国种子供给有确保、危险可控。”
3%,0.1%,数字微乎其微,看着也不缺,不或许卡到哪里去吧。
别急,再来看别的几组数字。
现在我国自主选育的蔬菜种类占到87%,进口蔬菜种子的商场占有率约为13%。
但,在一些区域、一些种类,特别是“洋蔬菜种子”,占比超越80%,乃至简直彻底依托进口。
举几个比方:胡萝卜、菠菜、洋葱、高端种类西红柿的进口种子商场占有率超越90%;西兰花进口依存度超越80%;甜菜和黑麦草种子对外依存度到达95%以上。
▲2019年7月10日,河北省武强县北大洼现代农业演示区的一家种苗公司工人在收成洋葱种子。图/新华社发
这就比较能阐明问题了。
先上定论,全体来说,我国的种业,比方主粮种子,根本是不缺的,但经济作物种子,特别像一些高端蔬菜种子,根本是要靠进口的。
我国人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满意根本温饱后,对各类高端经济农作物的美好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不有备无患考虑这个问题,比及脖子被人掐住,就晚了。
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末中心经济作业会议明确提出,要展开种源“卡脖子”技能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那么,我国为什么会缺这些经济作物、蔬菜种子?进口种子和本乡培养的种子之间,具体又是个什么状况?这场翻身仗,咱们究竟要怎样打?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历时2个多月,造访了东北、华北等地多个粮食主产区,调研了许多种子培养、加工等环节的研讨组织和企业,对相关问题做了一番具体查询,发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隐秘。
咱们来大致说一说。
洋种子冲击我国种子商场?本相是……
首要科普一个微观面的状况。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是用种量世界第一、种业市值世界第二的国家,种业市值大约相当于全球种业商场的四分之一。
2000年种子法施行以来,我国种业进入快速商场化开展阶段,世界上首要的种业企业纷繁布局我国种业商场,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种子进口量增加了3.7倍。
比较体量巨大的商场,我国的种业进出口交易规划其实算不上很大。依据世界种子联盟发布的2018年全球种子交易数据,我国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11位,进口排名世界第10。
“从主粮作物的进口量来说,进口数量十分少,根本上能够疏忽;从市值来看,农作物种子进口额占总市值的比重在2.3%左右,依存度也是十分低的。”我国种子交易协会秘书长田伟红告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所以,我国种业商场的确如唐仁健部长所言,全体上看供给有确保、危险可控。
那么,多年来,为什么总有我国种子很多依托进口,乃至被发达国家“卡脖子”的说法呢?
事实上,种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只仅主粮,也包括各类经济作物。再往下细分的话,同是主粮,水稻、小麦和玉米状况又不同,所以咱们专业所说的“我国种子很多依托进口”,往往指的并不是主粮,而是蔬菜、牧草、糖料等经济作物。
即便同是蔬菜,状况也不尽相同。
蔬菜种业是我国种业大盘子里对外开放最早的工业之一,简直一切的跨国蔬菜种业公司都在我国设立了独立的研制基地或营销组织,规划化展开种类研制、演示推行与营销。蔬菜范畴“洋种子”占到80%,曾是一种撒播最广的说法。
实践上,现在官方的数据是,我国自主选育的蔬菜种类占到87%,进口蔬菜种子的商场占有率只要13%。即便在进口种子占比最高的2015年前后,进口蔬菜种子占比也只要20%左右。
从种类来看,辣椒、西红柿、大白菜、甘蓝、黄瓜等大宗蔬菜,都以国产为主,真实“洋种子”占比较大的,实践上是西红柿(高端种类)、西兰花、胡萝卜、菠菜、洋葱等几个蔬菜种类。
▲2020年3月3日,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东北流村农人在大棚内收拾收成的西红柿。图/新华社发
我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现,我国农作物种子无论是从进口额仍是进口量来看,排名靠前的都是蔬菜、黑麦草、花卉、糖甜菜等培养面积不大的非首要农作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首要农作物范畴就能够无忧无虑。不算少量几样长时刻依托进口的种类,单看国内种类占有商场主体的范畴,育种专家和企业家们相同也面临着高水平的竞赛。
更高水平的对决,有距离
这事咱们得从一个常见的主粮——玉米说起。
玉米是种业职业世界竞赛最剧烈的作物之一,是我国三大主粮中进口量最大、育种技能最单薄的范畴,没有之一。
2015年之前,一些玉米主产区一度出现“洋种子”很多抢占商场的状况。辽宁宏硕种业董事长籍强告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2008年至2015年,在东北和华北区域,进口玉米种子一度操控的培养面积超越了50%。
最近一些年,经过学习追逐,国内玉米种业处理了高产、抗密、抗病等问题,缩小了与世界种业巨子的距离,但在育种技能上,依然存在必定距离。
比方规划化这个问题。
籍强告知咱们,现在我国搞农业出产的首要是60后、70后,年轻人很少有乐意干这个的,跟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和人力本钱的前进,我国农业会越发面临没人乐意种田的窘境,所以必需求培养出合适机械化大规划培养的种类。
玉米便是这样。规划化的培养,对玉米种类的含水量目标提出更高要求,很多的玉米收成后传统的经过暴晒下降水分现已不能满意出产需求,有必要进行烘干,水分大的种类,烘干就需求更多的动力,这就增加了出产本钱。
现实状况是,我国现有的玉米种类在动力消耗和烘干时刻上都具有优势,但国外的种类在籽粒机收上,就比国内种类更具竞赛力。
相同的培养条件,世界进口玉米种类收成时含水量是22个水,国产种类收成时是28到32个水,中心有6到10个水的距离,背面带来的烘干时刻和动力,就都会存在距离。
籍强坦言,我国玉米育种在这一范畴就存在“卡脖子”问题。“5到10年今后,肯定会更需求机械化籽粒机收的种类,便是在玉米秆上直接把玉米棒变成粒,粒子的水分越低越好。”
可是,国内现在的育种手法,大多依然仍是惯例杂交育种,这种方法具有盲目性,至少需求三年乃至更长时刻才干处理。
国外先进的育种技能手法,则是选用更先进的单倍体育种和基因修改技能,能够经过把一部分优异的玉米自交系之间的一些优异性状,经过实验室累加到一同。比方抗病基因、高产基因、抗倒基因等等,经过基因修改的方法叠加到一同,大大缩短育种时刻。
▲农人在玉米制种田里除草。图/新华社发
现在,国内一些比较高端的科研院所也在进行基因修改范畴的研讨攻关,但基因修改技能范畴的专利大多把握在外国企业手里,我国育种专家要想运用,需求给相关企业交专利运用费,这必定程度上也是我国种业被“卡脖子”的要害。
所以,在国家和当地的支撑下,国内的科研单位也正在寻求基因修改的根底研讨打破,希望能赶快破解这一中心技能“卡脖子”的问题。
一知农业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阙旭强告知记者,玉米育种范畴迫切需求的,便是培养更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种类,特别能够进行机械粒收,耐干旱节水的种类。
局势仍是有点严峻的。
在这一范畴,跨国公司多采纳生物技能,进行专业化分工、大规划团队协作研制育种,而我国现在育种资源还首要会集在农科院校,把握的育种资源有限,课题组人力有限,种类组合较少,以商场为导向的技能研制系统没有构成,许多育种项目有时还没有出效果就现已筛选了,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是有距离。
其实不只是玉米,在我国彻底自给的小麦、大豆育种范畴,我国的育种专家相同面临着相似的难题。
东方艾格农业剖析师马文峰以为,近年来,我国粮食单产水平出现增加乏力趋势,某种程度上与育种难以取得打破性开展有关。而袁隆平的水稻育种,每次取得打破性开展,往往都会伴跟着产值的前进。
在我国没有对外开放的大豆育种范畴,产值一向与美国存在距离,大豆育种专家也供认,大豆产值进一步前进很大程度上需求寄希望于生物育种。
这或许也是中心提出要打种业翻身仗的更深层原因。
被“卡脖子”就没菜吃了?
正如唐仁健部长所说,因为种种原因,我国种业自主立异的确与发达国家有距离,一些种类、范畴和环节,假如出现极点断供状况,尽管不会“一卡就死”,但的确会影响农业开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实践因此而吃亏的阅历并不罕见。
比方“蔬菜之乡”寿光。
山东省蔬菜工程技能研讨中心、寿光市农业村庄局供给的数据显现,20世纪90年代,寿光的蔬菜一度以进口种类为主,2008年进口种类下降到60%。近年来蔬菜种子的国产化尽管取得显着效果,但当地进口蔬菜种子仍占到30%左右。
▲2020年2月1日,菜农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收拾蔬菜。图/新华社发
由此带来的问题便是商场价格和赢利受制于人,挣不赚钱,挣多少,大多是他人说了算。
李占省,我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讨所副研讨员、“十三五”国家大宗蔬菜工业技能系统青花菜岗位专家,他给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一组海关和我国种子协会的数据:
2017~2018年,我国蔬菜种子进口额占到我国各作物种子进口额的60%以上,排名前列的西红柿(高端种类)、西兰花、胡萝卜、菠菜、洋葱五大种类进口额到达2.68亿美元,占到各作物种子进口额(4.75亿~4.83亿美元)的55%以上,这些起源地均在国外的高端蔬菜作物,进口种子的确长时刻严峻依托进口。
以西兰花为例,2017年从前进口种子份额一度长时刻保持在95%以上,尽管没出现过国外企业操控种源,不卖给我国,整个工业被彻底卡死的状况,但在西兰花种子严峻依托进口的状况下,其种子供给量和出售价格显着“受制于人”。
最显着的感触便是价格。
李占省告知记者,西兰花种子的价格一般状况下大包装,10万粒,约450~465克,5500元左右,但2017年,因为日本坂田公司的种子出产和供给推延,终端出售价一度被炒到了1.8万元,菜农的种子置办本钱,直接翻了2倍以上。
前端本钱的上涨还仅仅直接影响,因为我国西兰花具有“培养体量小”和“工业价值高”的特色,培养面积只要约140万~150万亩,一旦主栽种类种子供给不及时,就会耽搁播期,直接导致数万亩的茬口,直接影响我国出售商场的下流供给和出口交易,终端价格上浮显着,并发生扩展效应。
与西兰花状况相似,相同严峻依托进口种子的甜菜工业,也存在相似问题。
国家糖料工业技能系统首席科学家白晨告知记者,现在甜菜培养中,用于机械化精量耕种的遗传单粒种95%以上依托进口。在我国食糖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依托进口,世界糖料供给全体处于紧平衡的布景下,一旦外国甜菜种子企业不能准时足量保质地供给种子,或许出现极点状况下的彻底断供,我国食糖工业的长时刻安稳供给就有或许出现问题。
食糖是人类首要的能量来历,食糖的需求量将会刚性增加,为了确保供给和不出现价格的剧烈动摇,食糖仍是我国为数不多设有国家物资储藏的产品。一旦被断供出现问题,那可就上升到影响国家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层面了。
育种方面的问题最显着
无论是西兰花仍是甜菜,抑或其他农作物,种子严峻依托进口,极点状况下都会影响整个工业的继续安稳供给,从而发生扩展效应。咱们在这些范畴为什么会被“卡脖子”,有没有处理的方法呢?
以西兰花为例,我国主栽种类是日本坂田公司培养的“耐寒优异”和“炎秀”,两种类的产品性和耐贮性都受到商场认可,也是我国近十年来安稳培养的种类。
李占省告知记者,我国西兰花工业在曩昔30年得到了长足开展,加工企业完成了工业晋级和规划化运营,“公司+农户”“协作社+农户”的运营方法成为商场干流形式,农人堆集了完善培养阅历,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工业得以快速开展和前进,在我国对外交易、工业晋级、增加作业、农人致富、村庄复兴等方面也发明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卓资县西蓝花培养基地,工人正冒雨采收。图/新华社发
可是因为我国西兰花育种作业起步晚,优异资源缺少,科研资金和人员匮乏,严峻阻滞了我国优异西兰花新种类的选育与推行。
不只是西兰花,现在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种类中,不管是甜菜仍是胡萝卜等,普遍存在进口种子悉数为雄性不育,育种资源匮乏的问题。
资源匮乏的一起,研制投入缺乏也是限制优异种类研制和立异的重要因素。
西兰花育种资料搜集的“黄金期”为2005~2010年,现在能够运用的育种资料,都是十几年前的资源,而百年企业日本坂田,具有丰厚的育种资源和足够的经费支撑,我国的西兰花育种作业者一步入这个职业,面临的便是世界上的顶尖级对手。
李占省告知记者,西兰花育种范畴,像日本坂田、美国圣尼斯,每年投入研制育种的经费,占到他们收入的10%左右。
在我国,即便是我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讨所这样的要点科研院所,近十年,其西兰花育种和科研总经费每年也仅有100万~130万元,远低于国外西兰花育种企业的投入,乃至缺乏十分之一。
全职业来看,2017年和2018年,我国育种企业全体研制投入大概是每年15亿元人民币,国外仅拜耳一家,2019年的研制投入就到达23亿欧元,是我国整个职业研制投入的10倍以上。
不过可喜的是,经过近30年的科研堆集和国家安稳的支撑,我国西兰花在制种技能方面已与世界同步,育种技能得到了极大前进,其时在小孢子培养、雄性不育性康复、根肿病资源创制等范畴已进入世界先进队伍,为“十四五”西兰花优异种质的创制与运用,处理种子依托进口的“卡脖子”问题供给了强有力支撑。
与此一起,以我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讨所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已开端将高通量基因分型、体细胞交融和基因修改等科技立异手法和先进技能用于西兰花优异种质的创制,为面向全球育种和处理“卡脖子”问题奠定了重要根底。
2020年1月,据“国家西兰花良种严峻科研联合攻关组”联合计算,国内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一起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西兰花种类商场占有率为15.36%,国产西兰花种类的商场占有率和世界竞赛力显着前进,为平衡种子商场的安稳和供给奠定了根底。
李占省以为,针对我国西兰花工业开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我国政府、科研作业者和相关企业应加强交流与协作,发挥各自优势,政府在方针和资金方面给予必定的支撑。
科、企两边活跃探寻科学合理的协作方法和利益分配机制,在资源、利益、技能和办理等方面完成新打破,赶快选育出品质优异、适应性强的国产西兰花新种类,树立高效的种子繁育技能和中心育种技能系统,逐步打破国外的种子独占。
加工技能也被卡
其实,除了前面说的育种的原因,洋种子一试就灵,种子加工环节也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种子很多依托进口的甜菜为例,白晨告知记者,尽管现在国内培养的甜菜种类与国外种类还有距离,其实距离并不是特别大,“咱们的种类抗病性、含糖量上其实都能够与国外比较,仅仅产值上或许有些距离。”
即便如此,假如真的遭受甜菜种子断供,咱们自己的甜菜种子依然很难顶上来,背面的原因便是咱们种子加工环节存在短板。
因为现在我国的甜菜首要是大规划的机械化培养,这就要求种子有必要是合适机械化精量耕种的遗传单粒种。但因为甜菜种子很小,要做到精量化的单粒耕种,有必要经过加工进行包衣丸粒化,就像咱们吃的药相同,里边是种子,外面的包衣中则含有杀虫剂、灭菌剂、成长调节剂等等。
经过种子加工包衣也可前进种子发芽率,不只能够完成一穴一粒的机械化精量耕种,还能够起到确保出苗率、杀虫、灭菌等效果,可是在甜菜加工过程中,包衣技能咱们并不把握,说白了便是在技能范畴被“卡脖子”。
相似的景象也从前发生在玉米种子加工范畴。
现在,我国玉米种子进口份额不大,国内种子根本上能够到达自给,可是在2015年之前,一些玉米主产区一度出现“洋种子”很多抢占商场的状况。
比较国产种类,进口玉米种子在产值、优质、脱水、抗密等范畴具有显着优势之外,其种子加工技能也为进口玉米种子很多占有商场立下了丰功伟绩。
进口玉米种子进入我国商场时,美国前锋公司声称能够进行机械化精量单粒耕种,其时国内的育种专家、企业等都不信任,以为咱们的土地、耕耘技能等等都不能满意单粒耕种的条件。
但后来的推行实验证明,美国的种子的确能够完成单粒耕种,出苗率挨近100%。而国产的玉米种子那时候还需求每个坑种两到三颗种子,出苗后还需求间苗,即便如此,国内种类和进口种类一亩地还或许相差1000棵苗,产值相差500斤。
国内育种企业发现,除了种子自身的距离之外,国内企业在种子加工环节与世界种业巨子也存在距离。
国内玉米育种企业传统的做法是,种子收成后筛完就直接出售,某种程度上是用出产粮食的方法出产种子。世界种子巨子,则还会经过烘干和包衣处理。种子发芽率就能够确保在96%以上,发芽率高、芽势强,所以烘干完的种子就能够做到单粒耕种,节省了劳动力。
我国的玉米育种制种企业,经过十年左右的尽力,种子质量也根本到达了单粒耕种的规范,有用下降了用种本钱和劳动力本钱。确保出苗率之外,国内种业企业在运用种衣剂方面,也取得了较大前进。
“从前,国内种子企业出产的种子是没有经过包衣处理的,悉数都是裸籽,现在做得好的企业也开端与农化企业协作进行种子加工和包衣处理。”籍强说。
别的,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分不再答应燃烧秸秆,秸秆直接破坏还田,小麦玉米秸秆还到地里今后,有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一起,秸秆中的虫卵、病菌也回到土壤中,年复一年,就增加了土壤中的病菌、虫卵严峻程度,对种类的抗病性和出苗就起到必定的抑制效果,加大了患病几率,加速患病速度。
这种状况下,经过种子包衣,增加农化药剂方法,就能够将杀虫剂、灭菌剂、营养素增加其间,处理前期杀虫、灭菌的问题。
调查世界种业巨子也能够发现,排名靠前的几家种业巨子,一起也是农化巨子,他们经过育种和农化归纳实力,牢牢占有着育种研制的领先地位。
不少业内人士都以为,关于“洋种子”占有我国商场的问题,应该客观、科学看待。经过近年来的尽力,我国的种业缩小了与世界水平距离,乃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外国种类。这在必定程度上也是学习吸收先进育种技能和培养加工技能理念的成果。
必定要改动“小、散、乱”
▲2019年2月27日,河北永清县商场监督办理局作业人员在查看店肆出售的蔬菜种子。图/新华社发
因为投入大、危险高、专业性强,种业是一个需求规划优势的工业,从发达国家的状况来看,种业商场会集度十分高。
咱们来盘一盘世界国内商场和企业的状况。
2019年,农业板块排名前十的企业,包括农化、种子、农业归纳服务在内的总出售额为562亿欧元,种子事务(包括种子和性状)总出售额为230亿欧元。其间,拜耳、科迪华和先正达三巨子农业板块总出售额为422亿欧元,占前十家企业出售总额的75%,占到整个职业的40%以上。
种子板块,拜耳和科迪华种子出售额为141亿欧元,两家企业的种子出售总额占排名前十企业出售总额的61%,相同占到全球种业商场50%的份额,世界种业企业“2超+4强”的格式仍在连续。
我国尽管种业商场很大,开展很快,但全体的局势仍是大而不强,长时刻以来我国种子企业的竞赛力不强,商场会集度较低,出现“小、散、乱”的格式。近年来,尽管企业竞赛力、会集度、研制投入都显着前进,但与世界种业巨子仍不可同日而语。
出售额上表现得最为显着。2018年我国种子全体出售额691.98亿元,排名前十的我国种子企业出售收入为109.37亿元,仅占总出售额的15.8%,2017年这一份额仅为14.16%。
要改动这种局势,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工业和商场格式的吞并重组。
与内生性增加比较,吞并收买往往成为企业在短时刻内获取技能和营销途径,扩展商场份额,下降出产本钱,取得超额赢利的有用手法,正因如此,世界种业开展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并购史。
近20年来,世界种业阅历了三次并购的大浪潮:第一次浪潮是1997~2000年,第2次浪潮2004~2008年,第三次浪潮是2015~2018年。历经一系列整合浪潮之后,全球种业由以大都小规划家族企业构成的竞赛型商场结构,转变为以少量跨国制药、农化公司为主导的寡头商场结构。
现在,跨国种业集团依托先进的科技、强壮的本钱实力、灵敏的运营机制和完善的办理系统在商场上占有了主导地位,全球农作物的种子商场首要会集在几大公司手中。
可喜的是,我国总算赶上了20年来的第三次并购浪潮。在第三次并购浪潮中,跟着我国化工并购先正达,陶氏和杜邦兼并,拜耳正式收买孟山都,全球种业进入三强鼎峙年代,我国在世界种业商场巨子中总算具有了一席之地,2017年我国企业隆平高科初次也进入全球10强。
田伟红剖析以为,现阶段,我国企业也能够经过方针支撑、运用资金优势等更多地参加并购重组,“能够是国内企业的强强联合,也能够找准时机参加世界并购,这样咱们就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开展脚步,快速培养出自己的大型种业和农化企业。”
尽管问题不少,但关于种业的美好未来应该要有充沛的决心。
跟着我国提出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村庄现代化的要点使命来抓,加速发动施行种源“卡脖子”技能攻关,咱们有理由信任,我国种业翻身的年代行将到来。